唐连江,男,汉族,共青团员,团中央权益部“学法用法”好青年,国家体育总局优秀志愿者,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志愿者,中华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志愿者,中国青年创新就业基金会优秀志愿者,水利部节约用水促进中心优秀“节水小卫士”,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登记志愿者,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优秀志愿者。广东省民政厅,文明办,团省委,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共青团云南省委志联部青创集市志愿者,贵州省红十字志愿服务联合会优秀志愿者,清华大学优秀志愿者,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领头雁三、四、五、六期学员,六期云南省副支队长,曲靖市红十字会会员,曲靖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昭通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昭通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优秀环保志愿者,昭通市团市委“千联万聚常引”骨干人才库秘书长,昭通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先锋志愿队队长,昭通市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青年志愿队队长,昭阳青年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宣传志愿服务队队长,巧家县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誉会长。
参加志愿服务历程已经有六年多了,个人志愿服务时长5724小时,主管的三个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注册人数2100多人,三个主管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时长157565小时,把自己所有的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的收入共计7万元都投入了志愿服务事业当中,运营10多万元发起并主持《九九公益》《清青家园,美丽中国》《一张纸献爱心》《暖冬行动》《筑梦昭通助残志愿服务》等公益项目46个,直接和间接影响2万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总计组织和参与志愿服务170多场,充分链接社会资源,在创新创业、疫情防控、扶贫济困、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深受各级党政团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深度认可,在6年多时间里,将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中展现风采、实现价值,不断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青春篇章。
坚守一份情怀, 传递众志成城的力度
在疫情防控方面,2020年寒假在广东省勤工俭学休息期间,在疫情形式最严峻的时候,主动作为,联系医院,深入一线,发挥青年主力军作用,参与疫情防控,为复工复产的劳工群众无偿发放防疫口罩,为3000多人进行了核酸检测及认证服务工作,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不仅克服了寒冬腊月天气,更坚定了勇于奉献信念,在每天至少11小时的志愿工作中,体会到疫情面前一线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当别人问他,为何放弃难得的过年时间去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他回答道:“在志愿工作时我总能想起先烈誓词中的那一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也是激励我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疫情无情人有情,在志愿过程中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相互体谅的人和事,相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虽然我的工作没有难度,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众志成城之下,没有一个寒冬不可以逾越,作为新时代青年,在这个关键时刻更应该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经受住考验。”
在扶贫济困方面,和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的钟龙老师参加志愿者活动,钟龙老师也是他志愿者道路的引路人,记得那天天气很冷,司机开着车带他们走了很远的路,来到红箐小学为孩子们发放“壹基金温暖包”,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回报爱心人士的关心;2021年年底他联合市里面相关单位开展“暖冬行动”,召集昭阳区青年志愿者为滇东北十多个县区学校送去暖冬衣服,后来积极参加中华慈善总会的公益宣传志愿服务活动,被中华慈善总会表彰为“暖冬行动”优秀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慰问工人和环卫工暖心关爱活动,为他们在炎炎夏日提供了凉茶,在寒冷的冬天提供姜汤和热茶,暖心关爱人群超过一千人。2024年底,寒冷的冬天,得知贵州省红十字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在开展暖冬行动,连夜来到贵州协助120名志愿者共同分装了温暖包3726个,得到了工作人员和青年志愿者的称赞,当工作人员问为什么愿意连夜奔驰400多公里来到贵州参与温暖包分装活动时,他回答道:人的一生在于奉献,只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汇聚一份奉献,践行知行合一的深度
在助残助弱方面,积极响应由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一张纸献爱心”大型公益活动,帮助救治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和重病患者,获得了中华慈善总会“节俭养德 全民节约”行动的优秀志愿者表彰。寒假期间,积极参与参与“新氧美丽计划”医疗救助宣传工作,帮助那些容貌肢体受到伤害、心灵受到挫伤的经济贫困者走出阴霾,建立自信、实现梦想,让每一个人都拥有健康美丽的权力,回归普通生活,被中央民建主管的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表彰为优秀志愿者;在举办助残马拉松赛事期间,协助昭通市轮椅马拉松协会开展了第二届轮椅马拉松大赛,为现场300多名参赛选手和群众提供了服务,继续为特殊群体排忧解难、贴心关怀、优化服务、办好实事,把关怀和服务送到他们身边。持续加强宣传力度,扩大服务范围,践行共同缔造的理念,引导更多的社会大众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中来,持续增强残障人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受到中国绿发会相关老师的影响下,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积极号召影响1000多人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并获得了“中国绿发会环境保护总长”的荣誉表彰;在昆明出席了由云南省教育厅,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云南省低碳学校首届启动仪式;协助开展了“云南省大学生在行动”,累计科普受众1万多人,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净滩行动及环保科普宣传等多种方式,提升公众对滇池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共同守护好“高原明珠”;在昭通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工作期间,在云南省协助联络了13所大学,4所高中700多名学生志愿者参与到世界清洁日垃圾捡拾志愿服务活动当中,累计清理垃圾总重量2147kg,志愿服务时长达4319余分钟。组织开展“母亲河卫士”“户外健步走”环保志愿服务32余场,累计志愿服务时数3950余分钟。
胸怀一份担当,彰显传递大爱的温度
在无偿献血方面,在血浆站多次捐献血浆,团体无偿献血用量超过12000多毫升,个人无偿献血总量累计1000余毫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人,让大家一起加入到爱心献浆的队伍中,累计组织志愿者爱心献血浆10余次,人数达60余人,当别人问他为何总是如此积极地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中,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的生命中有两种永远无法抹去的颜色,那就是永远让我魂牵梦萦的‘志愿红’,还有愿意用一生去为之奉献的‘生命红’,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我希望能跟大家一起用热血去守护生命。”总书记曾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将牢记时代嘱托,继续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在传统文化方面,积极开展“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老师和书法爱好者共同创作春联和“福”字300多副,赠予参与者。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还传递了温暖人心的力量,激发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开展儿童“品经典,学国学”志愿服务活动,当传统节日来临之际,陪伴4000多名儿童旨在通过讲述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以及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让小学生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包括播放传统文化小故事、介绍传统节日、展示手工艺技巧等,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放3000多张传统文化知识答题卡,带动200多名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答题互动和传统文化的弘扬中来,获得了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经典传承委员会颁发的“传统文化传承大使”证书。
追寻一份信仰 ,诠释笃行求索的高度
在社区服务方面,积极开展社区宣传工作,带领青年志愿者们携手共清理小广告1600多处,发放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宣传单5000多份,进行了金钟罩安装和反诈骗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识,对800多户商户门点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和宣传工作,弘扬社会正气,传承雷锋精神;每年组织志愿者定期为城乡困难和农村低保家庭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通过细致的走访排查,精准掌握了困难群众的需求,并确保慰问品物资与帮扶措施精准对接,为后续帮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累计为140多名收留抚养对象和400名户家庭困难的群众带来了帮助和改善。定期走访慰问特殊教育学校和儿童福利院以及敬老院,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生活状况和政策落实等具体情况,倾听他们在子女上学、就业、就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尽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累计为600多户家庭米、油、肉等生活必需品,鼓励他们坚定信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慰问虽有阶段性,但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从未停歇。还持续完善帮扶机制,联合各方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帮扶、医疗救助、心理疏导等多元化服务,助力他们摆脱困境,重拾生活信心。用爱心点亮每一个角落,共同筑就温暖美好的家园,最终获得了“昭阳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先进工作队队长”和“先进志愿者”的荣誉表彰。
在助学关爱方面,携手未成年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关爱留守儿童,耐心倾听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开展儿童托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寓教于乐、身心并重的成长乐园,累计帮助了500多名儿童健康快乐茁壮成长;从2019年开始多次在昭阳区开展无偿支教,为广大高考学子无偿发放1800多张高考志愿填报卡,共同助力青年学子高考;运动会期间,主动联系食堂,为3000多名参赛选手和民众免费提供姜汤热水,助力参赛者取得更好的成绩,得到了市里面相关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评价;联动公考培训机构,为学子送去价值500多万的课程,不计成本帮助青年学生全年免费学习,只为回馈家乡。每日都会将“全国学雷锋日”“全国志愿服务日”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得到了市里各级党团组织和社工群体等文明单位的大力支持。
肩负一份责任, 展示敬业实干的维度
在创新创业方面,带领团队参加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银奖和铜奖,打造的公益创业平台义务为农村居民和学生提供名企实习和工作机会,累计辐射和服务人群1600多人,受邀参加云南省团省委和农业厅主办的青年主播大赛,后面协助培育和孵化300多名优秀青年主播,推动了云南名优土特产走出云南,走向世界,最终荣获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颁发的“青年主播”优秀学员和高素质农民荣誉称号,在社群积极转发中国残疾人创业就业平台推广的工作,为800多人部分身体残疾但是仍然有工作能力的人带去了希望。引导社会人群积极向上向善,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靠劳动获得收入,提高了荣誉感,积极帮助弱势群体融入社会,始终坚持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共同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共同努力奋斗。
在乡村振兴方面,积极参加“阳光使者”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活动,自愿组成专项服务小队深入村庄开展专项活动,在打造乡村文创、服务老人及弱势群体、建立农业技术与农村科技提质增效试点、乡村网红IP代言、乡村创业等方向上提供助推乡村振兴专业动力,了解村民的基本信息和需求,让村民享受到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为3000多农村居民提供了帮助,让村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并被智慧乡村志愿服务中心表彰为优秀志愿者;积极与电商、微商、连锁超市、企业采购等销售渠道对接,保障扶贫产品的销售工作,最终初步确定以电商销售为主、企业采购和市场销售为辅的保障策略,将农村滞销土特产通过电商渠道卖出去,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获得了政府单位返家乡优秀志愿者荣誉表彰;从2021年开始,带动400多名同学们参与到“乡村振兴领头雁”的学习项目中来,项目累计研发公益课程数300+,服务超过600多新农人,深入覆盖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课程累计观看次数达 40000多次,累计播放时长 24000小时,辐射18项农业全产业链条,直、间接受益户数达200多户,直、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100万元,获得了由清华大学、中国慈善联合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颁发的“乡村振兴领头雁”优秀志愿者荣誉表彰;参与政府合作科研机构负责的美丽乡村数据普查工作,带动100多名青年学子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完成3000多份问卷普查工作,为政府科研机构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决策的颁布完善,为助力乡村振兴而共同努力。
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扎根基层,携手共筑梦想!努力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在实践中成长,为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为中华民族凝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排行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