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健康|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增强为民办事“真功夫”

发稿时间:2024-11-25 18:27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善于为民解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彰显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自觉。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办实事的理念,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持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现实中,个别干部整天深居机关大院,推动民生事项也选择电话、微信、钉钉“远程”办公,由于不到现场,也就难以发现直观具体的问题,给正常的干群关系添了堵。实践证明,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增强知难而进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知民情、感民困上下功夫,才能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要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不打招呼不下通知随机到一线调研,通过下村入户、集中座谈、调查问卷等多元方式,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情况在一线了解、能力作风在一线锤炼。要常态化开展换位体验,经常到审批窗口体验政务服务效率,到门诊和学校体验教育卫生服务水平,到公交车上体验交通出行情况,到超市卖场感受物资供应与物价水平,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提出独到见解和管用措施,让领导决策和政策落实更加接地气、人性化,避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

解决民生难题也不能抛开群众“闭门造车”“另搞一套”。一些干部在基层工作之所以遭遇“老不信”,往往从说外行话、办外行事开始,失去了群众的信任而沦为“单打独斗”。要多用实际行动和惠民成果宣传政策,多一些亲力亲为、躬身示范,强化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的理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话术和方式解疑释惑,面对面和群众协商解决民生难题的最优解,找准政策落实和群众满意的“公切线”,画出最大“同心圆”。要坚持高标定位,邀请群众全程参与政务活动谋划和推进,重要决策事先组织群众听证,关键问题解决注重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重要成果取得及时反馈通报群众,把工作评价标准从“做没做”上升到“优不优”的层次,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不做领导满意群众失望的蠢事。

制度最能管根本、管长远。要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强化跟踪回访,定期开展“回头看”,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加大资源投入、持续开展攻关,抓住工作推进“窗口期”,推动政策及时高效落实。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及时总结有效管用经验,摸清群众工作规律,加快建章立制步伐,做到解决一类问题、形成一项制度、堵上一批漏洞。要常态化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多谋惠民实事,多用求实良策,多创实绩实效,多下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的“及时雨”,不干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努力做基层欢迎群众信赖的干部。(兰剑园)


责任编辑:李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